- 01
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從少年時代起,就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后到美國留學,研究空氣動力學,與老師一起提出了“卡門-錢公式”,并創(chuàng)立了工程控制論。新中國成立后,他積極要求回國參與建設,受到阻撓和迫害5年后終于回到祖國,他被譽為人民科學家。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34年,畢業(yè)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5年,經中宣部批準及錢學森本人同意,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錢學森從少年時代起,就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后到美國留學,研究空氣動力學,與老師一起提出了“卡門-錢公式”,并創(chuàng)立了工程控制論。新中國成立后,他積極要求回國參與建設,受到阻撓和迫害5年后終于回到祖國,他被譽為人民科學家。這就是錢學森——一位人民科學家的忠誠,錢學森這種對國家的熱愛及奉獻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學森不僅為中國國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富起來、強起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巨匠的無私奉獻,是他們挺起了中國脊梁!
杭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杭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 待遇)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杭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錢學森簡介
錢學森同志,1934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我國杰出的愛國科學家,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權威、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shù)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堪稱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杰出的科學家,他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和其恩師馮·卡門并駕齊驅的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shù)的巨星之一;錢學森同志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臨安縣。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道門,1934年6月考取公費留學生,次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先后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shù)學博士學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并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50年,錢學森同志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釋放15名在朝鮮戰(zhàn)爭中俘獲的美軍高級將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志終于沖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956年初,錢學森和國家領導人在一起(13張)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yè)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
1956年參加中國第一次5年科學規(guī)劃的確定,錢學森與錢偉長、錢三強一起,被周恩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guī)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fā)展規(guī)劃,發(fā)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tǒng)學等。
在控制科學領域,1954年,錢學森發(fā)表《工程控制論》,引起了控制領域的轟動,并形成了控制科學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論》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同年9月,國際自動控制聯(lián)合會(IFAC)成立大會推舉錢學森為第一屆IFAC理事會常務理事,他成為了該組織第一屆理事會中唯一的中國人。
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xié)會主席。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在應用力學領域,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及固體力學方面做了開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壓縮邊界層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并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shù)的概念。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guī)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
在系統(tǒng)工程和系統(tǒng)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堅持致力于將航天系統(tǒng)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并從社會形態(tài)和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tǒng)。他發(fā)展了系統(tǒng)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的方法論。
在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領域,錢學森在40年代提出并實現(xiàn)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于核火箭的設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fā)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fā)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概念。
在思維科學領域,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chuàng)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推動思維科學研究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他主張發(fā)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并將系統(tǒng)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tǒng)觀;此外,在人體科學、科學技術體系等方面,錢學森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人體生命科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之一。
錢學森同志于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技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1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在錢學森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卞X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與錢偉長、錢三強被周總理合稱為“三錢”。
二、錢學森簡介
錢學森,男,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曾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重要職務。
中文名: 錢學森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1.12.11
逝世日期: 2009.10.31
職業(yè): 科學家,火箭專家
畢業(yè)院校: 交通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主要成就: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
中國綠色貢獻終身成就獎
代表作品: 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tǒng)工程
夫人: 蔣英
目錄
個人履歷
履歷
主要貢獻應用力學
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工程控制論
物理力學
系統(tǒng)工程
系統(tǒng)科學
思維科學
教育思想
個人著作
所獲榮譽
個人語錄
逝世追悼
個人軼事赴美留學
坎坷的歸國之旅
毛澤東與錢學森初見毛澤東
一起暢談工程控制論
夫人眼中的錢學森
一生激動過三次
愛情點滴
錢學森與珠峰計劃
相關著作《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錢學森》
《錢學森論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
《錢學森現(xiàn)代軍事科學思想》
同名電影簡介
演員表
職員表
個人履歷
履歷
主要貢獻 應用力學
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工程控制論
物理力學
系統(tǒng)工程
系統(tǒng)科學
思維科學
教育思想
個人著作
所獲榮譽
個人語錄
逝世追悼
個人軼事
赴美留學 坎坷的歸國之旅毛澤東與錢學森
初見毛澤東 一起暢談工程控制論夫人眼中的錢學森一生激動過三次愛情點滴錢學森與珠峰計劃相
三、關于錢學森的故事和簡介是什么?
四、中國近代最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誰?
錢學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4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后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shù)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并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 。
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后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 。
錢驥 (1917-1983) 江蘇省金壇縣人,1917年生,男,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1943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師范學院。1949年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衛(wèi)星設計院業(yè)務負責人。 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1945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yè)冶金系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1954年赴聯(lián)邦德國亞亨工業(yè)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后,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趙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吳興縣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3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赴德國攻讀氣象學專業(yè),193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衛(wèi)星設計院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68年被文革暴徒殘害之后自殺身亡。
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
程開甲 (1918- )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學位后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yè)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 。
黃緯祿 (1916- )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yè)于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獲碩士學位?;貒螅瑲v任“東風一號”副總設計師兼控制系統(tǒng)總設計師、“東風二號”副總設計師、“東風三號”副總設計師、潛地固體戰(zhàn)略導彈及陸基機動固體戰(zhàn)略導彈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天工業(yè)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屠守鍔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 。
周光召 (1929- ) 湖南省長沙人,1929年生,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xiàn)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
以上就是關于杭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